吳旭智特別強調兩岸人才面對彼此的心態。他認為語言、文化上的共通性是兩岸合作最大的優勢,截長補短的人格特質,更有可能成為未來兩岸共同面對世界競爭的最佳利器。(圖取自freepik,版權為freepik擁有)
經濟日報
現年28歲的吳旭智,畢業於交通大學資訊科學博士班,從大學一路到博士班,十年之間,他不僅順利完成學業,亦因學術環境,有多次機會參與兩岸的學術交流活動,在兩岸學子的觀察上,有其獨到的見解。
大陸青年展自信 台灣青年設身處地
參加多次兩岸交流活動的吳旭智,接觸到的大部分是對岸精英。在活動當中,他觀察到台灣人團隊精神較佳,也比較會為人設身處地。他推測可能是大陸一胎化政策使然,讓大陸人習慣單打獨鬥,較無法體察其他夥伴的重要性。另外,在交流的過程中,吳旭智發現,多元發展的環境使台灣年輕人自然接收各種新資訊,對於資訊的內容也較具判斷力。
今年初到浙江大學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時,吳旭智意外發現,台灣學子的英文口頭表達能力與大陸學生相差無幾,而且在論文報告時,台灣學生穩健的台風與創意的思考模式,更獲得與會學者的激賞。
「大陸在各種條件的支撐下,前景一片光明,國力也日漸強盛,大陸年輕人對自己的未來與發展都很有信心。」吳旭智說。大陸年輕人素質雖參差不齊,但在大陸當局對高等教育不遺餘力的推動下,優秀人才還是非常多。相較之下,台灣高等教育高中化,變成台灣年輕人未來在兩岸競爭中的隱憂。
靈活思考 選擇面困境
「台灣的多元環境造就年輕人的靈活思考,卻也帶來機會太多,而不知如何選擇的困境。」吳旭智說。台灣年輕人對於未來的規劃顯然起步較慢,往往面臨階段轉換時,才猛然發現自己不清楚未來的方向,甚至有一些大學畢業生因為不知何去何從,才選擇繼續升學。相較於台灣年輕人的茫然,大陸年輕人對未來的規劃與執行能力,顯然略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