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Tag

新竹縣

竹縣特教學生學獨輪車 培養專心耐心與信心

By 最新新聞
新竹縣特教生學習獨輪車舉辦成果展,學生表演雙人滑。(羅浚濱攝)
新竹縣特教生學習獨輪車舉辦成果展,15名學生表演持續騎3分鐘。(羅浚濱攝)

新竹縣去年9月首度在中正國小為特教生辦理為期18週的「獨輪車實施計畫」,17日成果發表播放首屆15位特教生從不斷摔倒,不放棄學習到能騎獨輪車的影片,教練則安排直線、S型、雙人滑及持續騎3分鐘等表演,證實過動兒學習獨輪車可以培養專心耐心與信心!

現場與會的家長看見孩子的表現都感動得紛紛鼓掌稱讚,有家長說,孩子學獨輪車後,生活有新的動力,無形中對家庭就是一分正向進步的力量!

「只要不放棄,孩子一定會改變!」承辦計畫的台北市教育關懷協會理事長尹玉娟說,獨輪車運動具有平衡身心、紓解壓力、培養專注力和管控情緒等多項優點,特教生經過訓練上手後,可提升專注力、增進人際互動和親子關係,進而順利克服情緒障礙。

尹玉娟並說,獨輪車是培養「受挫力」很好的運動,以往問孩子什麼都「不要」,學了獨輪車後都變「要」,個個抗壓力變好,也比較願意嘗試。

縣議員吳旭智指他曾看到孩子們在一次次跌倒,卻又一次次爬起來繼續挑戰,這樣的精神令人動容,希望這項訓練在新竹縣可以持續辦下去,期籍由成果展拋磚引玉,讓更多愛心企業和善心人士支持特教生獨輪車訓練計畫。

教育處特教科長范貴蟬說,目前竹縣國中小約有3千名特教生,屬於過動情緒障礙的約有300人,首次開辦獨輪車訓練是結合很多力量共同促成,教育處將在每學年度編列5萬元預算,針對過動的情障學生持續辦理獨輪車訓練。

2020年旭智在教育方面還做了這些

【中時】竹縣議員促設ubike 縣府規畫分析可行性

By 最新新聞
新竹縣議員吳旭智(右二)建議縣府可設置公共自行車如Ubike,使縣民生活有感。(莊旻靜攝)
新竹縣過去曾有共享單車進駐,如今也有不少民眾期望能設置ubike,增加生活機動性。(本報資料照片)

新竹縣政府近日著手盤整全縣公車路線,加強公共運輸功能,縣議員吳旭智12日在議會總質詢時,建議縣府可先設置公共自行車如Ubike,增加居民便利性及旅遊,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交旅處已研擬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可行性評估,預計納入人口稠密區。

吳旭智表示,縣府推動十大交通建設,但從規畫到完工,歷時至少2、3年,甚至公車路線經費也約1500到2000萬,因此建議縣府可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推動公共自行車Ubike,逐一改善交通,讓居民生活有感,也更加便利。

楊文科表示,為了盡速解決交通問題,交通旅遊處也規畫明年新竹縣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建置可行性評估規畫案分析,該案預算約300萬元,初步將針對人口較密集的區域,如竹北、竹東、湖口及新豐等進行可行性研究。

楊文科也表示,縣府規畫10大交通建設藍圖,是為了解決長期的交通窘境,目前也如火如荼展開中,為了加速推動,縣府也先動用第二預備金2000萬元進行可行性評估,分年、分期、分段推動。

對於議員增加公車路線的建議,楊文科表示,目前也投入410萬,進行全縣的市區客運路網檢討,盤點現有的公路客運路線,包含各站點等,重新規畫市區公車路網,預計結果明年初會出爐,透過整體盤點,期望能更加強區域城鄉間的連結,並滿足民眾乘車需求,提升大眾運輸服務品質。

【中國時報 莊旻靜報導】

新聞出處:

竹縣議員促設ubike 縣府規畫分析可行性

改善竹縣交通 議員吳旭智建議增設UBike及公車路線

By 最新新聞
竹縣議員吳旭智(右2)質詢建議,增設UBike及公車路線。(新竹縣政府提供)

新竹縣議員吳旭智今天質詢說,縣府規劃的「十大交通建設」總建設經費約150億元,從規劃到完工至少要歷時2、3年,而增設一條公車路線,經費約1500萬到2000萬元,建議「軟硬體並重」,也投入資源在推廣大眾運輸、公共自行車UBike,逐一改善交通讓民眾日常通勤有感。

新竹縣長楊文科答覆說,為盡速解決交通問題,縣府交通旅遊處規劃明年進行新竹縣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建置可行性評估規劃案分析,該案預算約300萬元,初步將針對人口較密集之區域,如竹北、竹東、湖口及新豐等進行可行性研究;針對增闢公車路線的提議,也已投入經費410萬元,針對新竹縣全縣進行市區客運路網進行檢討,檢討既有公路客運路線並提出路線之綜合建議,重新規劃市區公車路網,預計明年年初評估成果出爐,盤點公車經費並研議優先推動本縣幹道路線,加強區域城鄉間之快速連結,以滿足民眾乘車需求,提升大眾運輸服務品質。

【記者蔡孟尚/新竹報導】

新聞出處:

改善竹縣交通 議員吳旭智建議增設UBike及公車路線

全民瘋AI 新竹縣也不例外

By 旭智觀點, 科技觀點

新竹縣長邱鏡淳(前)今天公開說,經濟部工業局已經審查通過新竹縣的「國際AI智慧園區」案,現在就等確定補助的額度。(記者黃美珠攝)

樂見新竹縣「國際AI智慧園區」獲得經濟部工業局審查通過。這是地方政府主導籌設的AI智慧園區的首例,值得令人慶賀。然而,「縣府官員透露,這個園區的名字雖不同,但概念是一樣的,以節能減碳來打造綠色產業家在新竹縣。」讓人懷疑是不是只換個名字,而實際內涵是否能夠名符其實?

到底如何落實人工智慧的精神,對新竹縣,帶來真正具體的幫助?在爭取經費之後,需要有更多的研究與討論。

或許我們更應該來檢視,在新竹縣有哪些智慧城市的基礎建設,還可以更好。例如,最近有人反映,我們的路邊的攝影機監控系統,很多都年久失修了(所以您最好祈禱路上不要發生車禍,因為發生車禍之後,有很大的機會您無法靠監視器來鑑定肇事的原因)。還有我們新竹縣的交通號誌連線,已經整合到哪個程度?新竹市去年開始打造慈雲路為智慧交通道路,我們新竹縣何時也要推出?或者如何跟新竹市整合?

如果新竹縣要成為一個先進的智慧城市,務必要落實很多資通基礎建設,否則,人工智慧只會是一個名詞、一份很炫的簡報,或是只是一個花很多錢建構出來的展示用模型,卻無法對整體民眾帶來真正的幫助。

延伸閱讀:《新聞》竹縣推動「國際AI智慧園區」 獲中央支持